浮雕作品是平的,就像你在硬幣上看到的那種雕像。它看起來比較容易做,實則不然。浮雕得制作理論很簡單,假設一固體在空間有三條軸:X軸、Y軸和Z軸,其中X軸是垂直軸,Y軸是水平軸,Z軸是縱深軸。在作浮雕時,保持X軸、Y軸不變,而壓縮Z軸,將其上的元素全部壓平就行了。
簡單吧?沒錯,但這只是理論。在實際操作時還會出現許多問題。首先就是浮雕凸現程度問題。雕塑者通常提到四種類型的浮雕,并分別給了它們一致的意大利語或法語名字,作為區分作品凸現程度的標志。
一、高浮雕。此類作品正如人緊緊靠墻面立一樣,你可以把手指彎過來觸摸到人物的背部。作品《游泳者》中人物凸現得非常都,好像剛剛碰到墻一樣。
二、半浮雕。此類作品上的人物約有一半埋入墻內。
三、淺浮雕。淺浮雕的凸現程度也不盡相同,硬幣只是其中凸現很少的一種。
四、干浮雕。顏料為壁上灰泥所吸收,干燥后呈凹陷狀。在雕塑中此法幾乎就相當與用筆直接在黏土上繪畫,凸現程度極小。
在實際運用中大多數雕塑者不是只采用一種方法。最常用的是前景人物采用深浮雕法,隨著人物向后推移越來越平,直至背景的云朵或風景用干浮雕法,稍稍刻畫上去就行了。
如果想嘗試做浮雕的話,最好是先用黏土做個平滑的厚板狀物體。不要在桌上水平的去做,相反,就像繪畫一樣把它豎在一骨架上。作為練習,先在一個臺子上放個盒子或空心磚,然后從一定角度去觀察,并進行雕塑。首先,要把盒子仔細的畫到黏土上,要保證角度正確,接著在離自己最遠的那個角添上薄薄一層黏土,再找出離你最近的角并堆上約1/2英寸的黏土。至于其余的角,要判斷出上述兩點(最遠和最近的兩個點)構成的距離各自占了幾分之幾,再根據這個比例添上黏土,然后用黏土把這些點連接起來,把盒子的邊棱補上,使這些連接角與角的邊棱線條向前突出或向后延展呈直線狀態。最后按照這個樣子把表面做好。
盒子練習讓你有了很好的感覺,知道了如何在保持X軸、Y軸不變的情況下壓縮Z軸,F在試著做一個嚴格意義上的人頭側影浮雕。仔細把頭畫好,再在離你最遠的點添上薄薄一層黏土,再最近的點添上1/2到1英寸厚的黏土。如果你做全體頭部模型,照樣繼續下去,不過不要忘了隨時逐步縮小。半浮雕要縮小50%,淺浮雕可能就要到90%。記住此時你不是做半身雕塑,而是要在浮雕中判斷出各水平面的縮小程度。你要常常觀摩雜志和書本上的浮雕像,但更重要的是去參觀美術館和博物館里的此類作品。從口袋里掏出些硬幣仔細看看。站在浮雕一側去觀察,看看藝術家對微小的變化之處是如何處理,是如何使遠處的那只眼睛剛從眉毛下面露出來,看看其它類似的事情。還要留意凸現部分與背景的連接處是如何處理的。從最簡單的側影開始,一步步去做,頭稍稍側一點,知道完全正面的頭部側影,始終牢記以同樣的比例逐漸減少Z軸上的每個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