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造型藝術中雕塑藝術的特殊品種,城市雕塑藝術有其獨特的一系列審美特點。從這些特點出發,影響到構思、構圖、藝術處理等反方方面面。因此,在研究許多具體問題之前,必須討論城市雕塑藝術的審美特點。
(1)環境的特定性。這是城市雕塑的首要特點。作品是為特定的位置創作的一般不能輕易移動變位。它只追求不置在特定環境中的藝術效果,不必要求去適應各種不同的位置。它必須結合于相應的特定場所的空間結構、性質功能、情調氛圍以及尺度比例,從而以環境緊密地構成有機的整體。
誠然,也有的情況是作品先產生,而后選擇環境。有的是同時進行設計。不管什么情況,都必須把二者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許多城市雕塑之所以失敗,是在于工作中的效果與在室外環境中的效果出現大的誤差,往往不是雕塑本身的缺點,而是因為與環境的關系沒處理好。無怪乎德國美學家黑格爾在看到他的一位雕塑家朋友的作品在工作室內和在室外環境的兩種藝術效果時,感慨地說:“藝術家不應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慮把它擺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構思時就要聯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和它的空間形式和地方部位”這就是城市雕塑的作者該具備的環境意識
(2)材質的永久性。由于城市雕塑作品要在室外長期存放,決定了其使用的材質必須是能經風耐寒的硬質材料。從城市雕塑的起源和功能上可以看出,人們正是著眼于他的永久性。物質材料的永久性用于承載所表達的思想觀念的永久性,也保證了藝術形象的永久性。城市雕塑作品一方面固然是為當代所建,但另方面客觀上也是為了千百年后的后代而制作,在遙遠的未來仍將發揮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許許多多優秀的古代雕塑能保存至今,抵抗住了自然和歲月的銷蝕,也正是由于這一點?上в性S多作品卻因人為的因素,如戰亂、社會政權的更迭和政治的動蕩而毀于一旦。
(3)內涵的時代性。由于有相對的永久性,城市雕塑常用于表現一些紀念性的重大主題和題材,用于表現與社會有著緊密聯系的思想觀念。從而打上深深的時代印記,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由此構成一部形象化的歷史。透過歷史上積累下來的許多優秀的城市雕塑作品,可深深感受到時代潮流的世事滄桑。
有一些城市雕塑作品,雖然不是政治性很強的題材,但卻因其形象有獨特的感染力而居備了強烈的時代感。以“工農商學兵、農林牧副魚”為題材的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門前群像,構思并未被題材所局限,沒有高誠拼奏羅列的作品,塑造出了朝氣蓬勃,勢不可擋的氣魄和從容豪邁的形象,有著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鮮明時代特色。而曾獲首屆全國體育美展特等獎,首屆全國城市雕塑評獎最佳獎和國際奧委會“體育與藝術”獎的《走向世界》,表現的是競走女運動員的體育題材,但卻正是20世紀80年代開放了的中國大步走向世界的堅毅形象的象征。
(4)觀賞者的大眾性。城市雕塑是安置在室外的,絕大部分是公共空間。所以它不是為某一特定階層準備的沙龍文化,而是街頭的大眾文化。他面對的是部分階層,部分民族,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的千百萬群眾。因之,具有非常廣泛的群眾性。要使作品能機動群眾的心靈,雖然不能要求上觀眾都百分之百地理解,也應讓觀者有深淺程度不同的感受。這里就提出了一個公眾和社區參與的問題,美國等國在公共藝術建設的具體措施中,有相應的聽證會等手段。這樣可施工中不但是被動的接受者,而能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意愿,進一步與藝術作品達到情感上的融合。以盡可能避免發生如同事件。當然也應同時廉顧當前與長遠,具有對群眾審美的引導性,F代藝術家創作過程中普遍存在的過分強調主觀意識,應加以適當的控制。
(5)視覺條件的特殊性。城市雕塑的特定位置決定了特定的視距和視角。如有的作品只能從遠處,而不能從緊距離觀看;有的作品位于高處,不能有平時的視角。這時,必須考慮特殊的藝術處理,視差、變形,某些部位的拉長和縮短,某些部位的強調和減弱......某些特定的背景也影響到作品的藝術處理。
于室內作品較穩定的光照不同,城市雕塑作品的光照條件要復雜得多。一年四季陽光的射角,晴與陰、晝與夜、早午晚、晨與夕陽,光線都有明顯的變化。城市雕塑作品要經受多變光線的照射。
從愿看到近觀,從平視到仰視,從正面和北面,從左到右,隨著視角的變化,在觀看過程中時間中,將展開不同畫面。從整體到細部,不同側面地觀看引導觀眾圍繞欣賞(尤其是群像構圖),將形成序列化的長卷。結合不同的背景組成許多富有表現力的畫面。
(6)制作加工的技術。由于規模宏大和牽涉到諸多領域,許多大型、以至巨型的城市雕塑作品的事實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遠不是雕塑家本身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而必須綜合多方面的工程技術力量,從而與社會上產力的發展、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產生了緊密的聯系。
回顧歷史上的每一中城市雕塑新材料的應用如:青銅、琉璃、混泥土、不銹鋼、合成材料、鋁合金、鈦合金等等,無不是隨著生產力的進展而實現的。一些超大型的作品,如《自由女神》和《工人與女莊員》的加工防大制作骨架,都是由于工程技術專家的參與而順利解決的。
城市雕塑的工藝加工制作對作品的藝術表現是極其重要的。我國城市雕塑創作面臨的困難之一,就是缺乏高水平的雕塑加工部門和專業人員。較好的設計和塑造,因加工的粗制而使藝術大大受損的情況是屢不見鮮的。至于一些科技含量較高的現代城市雕塑作品,更離不開電子、機械、化工等各領域專業人員的通力合作。所以城市雕塑可以說是藝術與科技、工程的綜合。
(7)審美的廉顧性。城市雕塑是投資較大,又為公眾注目的項目。因此,必然受到各方面的干涉,首先是投資方面對內容和形式,都會提出許多要求,有時甚至是不合理和荒唐的要求,從而使藝術家的創作受到多方面的制約。多少次曾砍掉了優秀的設計方案,而選擇了平庸之作。19世紀末,羅丹花費7年心血,無數次的推敲,才創作出的杰作《巴爾扎克》紀念像,卻被法國作家協會所拒絕,并受到嘲笑和攻擊,就是典型一例。這就決定了城市雕塑作者們總是處在一種走鋼絲的狀態。既要實現創作意圖,又要能使之付諸實施。有的情況下,要作出違心的修改,又是不能不拒絕過于荒繆的要求。自古以來,我們的先輩們就曾為直苦惱過。這就是城市雕塑作者們的永恒難題。在遇到方方面面的意見和要求時,在深思熟慮之后,一方面要適當尊重對方的意圖,另方面又不能過于遷就討好。必須以藝術質量為前提,從藝術規律出發,加以說服和提高。一方面要引導社會審美水平(包括投資方)提高,另方面又不能過分超前,而力求成為廉顧雙方,適度超前的作品。但如確系有突破性的構想和設計,不能被接受,作者還是應該有堅定的信念而加以堅持。前述的《巴爾扎克》紀念像被拒絕后,羅丹憤而收回,并退回一萬法郎的訂金。終于在40年之后,被鑄為銅像,屹立在巴黎街頭。
(8)創作的困難性。城市雕塑作品由于所出室外空間而具有宏大的尺度,加上材質的永久性,跨越時代的巨大幅度,內涵的深廣,選擇位置的險要,而居備非凡的感染力。能造成精神的震撼,心靈的激蕩,從而成為造型藝術中最為激動人心、影響最深遠的品種。同時,也是客觀限制最多,要求最嚴,創作難度最大的一個品種。但是,反過來說,搞城市雕塑雖然不如搞室內陳設性作品那么自由,可是卻逼迫作者在有限的活動范圍中去尋找和探求適合的突破口。在經歷了創作的甘苦之后,柳暗花明,絕處逢生,一件富有新意的好作品就誕生了。正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